數學教育能力水平描述

 

請選擇合適範疇:

 

數與代數

度量、圖形與空間

數據處理

 

數與代數
A1(i) 學生接觸活動及經驗。學生嘗試以不穩定或轉瞬間的目光,視覺追縱移動緩慢的物件。當自己的手移動時學生的雙眼會作出反射性的反應。在安祥的狀態下他發出聲音,並對成人表示興趣。學生亦可能開始表現出稍有意識的活動及經驗。看見熟悉的成人或聽見其聲音時,他會嘗試轉望,把頭轉望該方向。學生嘗試接觸物件,例如轉頭面向認識的成人,以視覺接觸認出他們。
A1(ii) 學生開始逐漸覺察到活動及其中的學習經驗,他會留意到一件緩慢移動物件正在逐漸消失。學生亦可能有看似警覺的時刻,並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人物、事件、物件或物件的某部分,若在學生的視線下把他的手引導至某件物件時,他可能用手抓住該物件。學生對類似嬰兒發出的聲音,作出反應,並嘗試模仿,但不成功。他也會重覆臂部﹝或身體﹞動作,以維持物件的動態。
學生能把目光集中在發出聲音的源頭。學生可能作出間歇性的反應。他會把幾件物件同時放進嘴裡,進行互動。
A2(i) 學生開始對人、事和物件產生興趣。在看見別人遮蓋物件後,他會揭開覆蓋物件的東西,拿取物件。學生開始可以對熟悉的人、事、物作出一致的反應。學生重複一個動作,有系統地移動雙手引發有趣的情況/結果。學生模仿成人並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立即模仿做一個熟悉的姿勢。
學生接受並加入參與共同探索活動,每當活動停頓時,學生會做出同一個明顯的動作,這個動作好像是活動其中一個「程序」,例如一起聽音樂盒的聲音時,每當成人暫停樂聲,學生都會拍打桌面。對新的活動和經歷作出回應,學生以視覺追蹤快速移動的物件,並只會在物件在他的視線範圍內著地時,才把視線集中其上。學生在同一時間以視覺檢視數件物件,意圖引發回應/交流。
A2(ii) 學生先後在身邊三個不同地點﹝例如他的前面、左邊和右邊﹞找出完全被遮蓋的物件。學生開始採取主動,例如移動身體去取回物件,並繼續把玩。學生能即時模仿熟悉的字音及模仿不熟悉的動作。學生在共同探索及協作活動中表現合作,例如當熟悉的遊戲被暫停時,學生會作出反應,例如與教師一起邊翻邊看大圖畫書中顏色鮮艷圖畫;每當教師停止翻書時,學生都會拍打圖書以期繼續進行看讀不同的圖畫。學生透過不斷嘗試,改善行為,例如學生能把物件投進容器,及倒轉容器取出其中物件,以及把所學到的行為短暫地保持在記憶中。有兩件物件在手時,學生會把這兩件物件撞擊。能以個人慣用的方式,表達自己一貫的愛惡及情意上的回應。
A3(i) 學生在短時段內維持專注,學生在三層重疊的覆蓋物下面,找回物件。學生在較長時段內,記得起已學到的反應。學生理解伸手取物及輔助取物工具之間的關係,例如學生在示範下或沒有示範下都可以把承托著心愛的圖書的一塊布拉向自己,拿取圖書。學生模仿不熟悉的聲音,但模仿得不大相似;學生亦意圖模仿不熟悉的動作,不過這些動作需要是他自己可以看見自己做出的動作。學生可以在較少的支援下,參與協作活動;學生會貫徹地作出某些表示,使一些他感到與趣的事情/現象繼續, 例如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見成人的手或面部做出有趣的動作,動作停頓時,學生會貫徹地做出某個動作﹝或輕輕觸摸那個人﹞,似乎以這些動作為啟動活動的一個步驟。學生興致勃勃地觀察自己行動帶來的結果,例如在斜面上端,放開物件,觀察物件滑下,領略放開手中物件,它會往下。學生以不斷變得複雜的方法,探索物料;學生展現更多的動作變化,以適應特定的物件,例如搖動的物件。學生開始有意圖的溝通;他會吸引注意,以及要求進行某些事情或行動,例如拉成人到電視機、手指電視機。
A3(ii) 學生正確地從三層覆蓋的其中一層下搜尋出被掩蓋的物件。學生較有系統地試用可行的方法來解決困難,例如把容器傾斜好讓其中物料倒出。學生運用形成中的常規溝通方法,即時按範例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即時模仿至少一種學生不能看到自己做出來的姿態。學生意圖啟動某件物件時,會把該物件交給成人。能在不斷延長記憶,記住已學到的反應,例如在沒有示範下記得可以使用棒子取到物件。學生知道曾經歷的事態,若重覆發生,其結果是可預料的,例如重複丟下數物件以觀看它們會著地的位置。學生主動地以較長時間去探究事物,例如以觸覺感受植物不同部分的質感。學生以動作或姿勢表示選擇,例如寧願觸摸某一種物料而不是另一種物料。
A4 學生對與「數」有關的活動及「數數」表示興趣,在成人支援下,願意跟隨參與日常的數數。學生亦會在熟悉的數學活動中,表現出對物件恆久性的認識,例如當把某件物件放入櫃子其中一個櫃桶後,知道物件可從櫃子的其中一個櫃桶取出來。
A5 學生回應和參與數字口令、故事、歌曲和遊戲。他們亦懂得表示「1」和「2」,例如出示一隻手指,說出「1」,然後出示多一隻手指,表示這數量為「2」。對於一兩件和大量物件,學生能直觀分辨其數量上的不同;例如:喜愛蝦條的同學會選擇盛有大量蝦條的碟子,而不理會只有一兩條的一碟。他們能進行數量上的一一對應,例如:飯後按指示逐一給3 個同學每人派一個蘋果。
A6 學生懂得1-5 的數字序列背誦(背數),例如:與老師及同學一起數出一隻手套上的「手指」。他們也理解不同場合的「一一對應」,例如準確地配對一隻碗和一隻匙;即時跟隨1、2、3 的次序拍手;以手或目光接觸一下的方法,數出3 件以內的物件。他們能直觀分辨「多」與「少」,例如:在派對上,從兩份食物中(如3 件與10 件)指出「多」或「少」。
A7 學生懂得1-10 的數字序列背誦(背數),例如:跟隨教師和同學由1 至10 數出拍球的次數。他們也可以數出5 件以內的物件,例如給學生5 粒糖,他們在指示下能從1 數至5,並把5 粒糖交
給老師。學生能辨認數字1-5,並能準確地配對數字與數量。在實際情況下,學生能回應「加多
一個」或「拿去一個」的指示,並意識到其數量上的改變。例如:學生按指示在碟上加多一件餅或取去一件餅,並知道「加多一個」即是碟上多了餅,而「拿走一個」即是少了餅。
A8 學生懂得20 以內的數字序列背誦(背數)。他們能數出10 件以內的物件,辨認1-10 的數字,準確地配對數字與數量,並以「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量的多少。在實際情況下,學生懂得運用1-5 的序數,例如以第一、第二、第三來描述物件、人或事件的排列先後次序;他們能進行5以內的續數,並懂得5 以內數的基本組合。學生能按「加多」和「減少」的概念,以實物數數進行5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例如,學生有2 粒可樂糖,給他加多3 粒,學生能說出共有5 粒糖;學生原有5 粒可樂糖,教師取走2 粒後,學生能說出還有3 粒。
A9 在實際情況中,學生明白「0」是指「沒有」的意思;他們能認、讀、數及寫0-10 以內的數字,並能進行10 以內的順數、倒數及續數,懂得10 以內數的基本組合。學生懂得數量的守恆,例如:以10 件物件為例,就算物件擺放方式不同,排列長短不同,數量亦不變。學生懂得運用1-10 的序數(如第十)來描述物件、人或事件的先後次序。他們明白「合併」及「差別」的概念,也能解決10 以內的加法及減法問題。
A10(i) 學生能認、讀、數及寫20 以內的數字,分辨其中的單雙數,並能排列和比較數字,以及數的基本組合。在「加」和「減」的基本概念上,學生運用不同的數數方法進行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計算,並用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他們明白有關「加」和「減」的詞彙,覺察加與減之間的關係,例如:加是有交換性質的,而減不能。
A10(ii) 學生能認、讀、數及寫100 以內的整數(包括每二個、五個、十個一數)及認識個位和十位建立的位值概念。學生能進行不超過兩位數的加法(包括進位)及兩位數的減法(不包括退位),並用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他們能進行三個數(個位)的連加。
A11(i) 學生知道三位數及理解百位的位值,並能進行及應用不超過三位數的加法(包括進位)及不超過兩位數的減法(包括退位)。學生從連加法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並能計算和應用個位數的簡單乘法。
A11(ii) 學生能進行三位數的每五十個和百個一數,並估計物件的數量。學生能進行簡單加減混合計算(每題不超過兩步運算),他們從平均分物(等分)和把總數作等額分配(包含),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並能進行和應用簡單除法。
A12(i) 學生知道四位數及理解千位的位值,他們能計算及應用不超過三位數的加減法混合題。學生嘗試計算及應用數量較大的乘法及除法,例如:進行一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進行除數一個位,被除數兩個位的除法計算。
A12(ii) 學生能進行四位數的每五百個和一千個一數。學生理解加、減、乘及除的概念,並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選用「加」、「減」、「乘」、「除」來解決問題。他們也可以進行「加」、「減」、「乘」混合題(不超過兩種運算)及利用這些技巧來解決生活上的數學問題。學生理解「分數」基本概念及有關「分數」的詞彙,如「整個」、「部分」等,且能比較簡單分數。

 

【回上】

 

度量、圖形與空間
A1(i) 學生接觸活動及經驗。學生嘗試以不穩定或轉瞬間的目光,視覺追縱移動緩慢的物件。當自己的手移動時學生的雙眼會作出反射性的反應。在安祥的狀態下他發出聲音,並對成人表示興趣。學生亦可能開始表現出稍有意識的活動及經驗。看見熟悉的成人或聽見其聲音時,他會嘗試轉望,把頭轉望該方向。學生嘗試接觸物件,例如轉頭面向認識的成人,以視覺接觸認出他們。
A1(ii) 學生開始逐漸覺察到活動及其中的學習經驗,他會留意到一件緩慢移動物件正在逐漸消失。學生亦可能有看似警覺的時刻,並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人物、事件、物件或物件的某部分,若在學生的視線下把他的手引導至某件物件時,他可能用手抓住該物件。學生對類似嬰兒發出的聲音,作出反應,並嘗試模仿,但不成功。他也會重覆臂部﹝或身體﹞動作,以維持物件的動態。學生能把目光集中在發出聲音的源頭。學生可能作出間歇性的反應。他會把幾件物件同時放進嘴裡,進行互動。
A2(i) 學生開始對人、事和物件產生興趣。在看見別人遮蓋物件後,他會揭開覆蓋物件的東西,拿取物件。學生開始可以對熟悉的人、事、物作出一致的反應。學生重複一個動作,有系統地移動雙手以引發有趣的情況/結果。學生模仿成人並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立即模仿做一個熟悉的姿勢。學生接受並加入參與共同探索活動,每當活動停頓時,學生會做出同一個明顯的動作,這個動作好像是活動其中一個「程序」,例如一起聽音樂盒的聲音時,每當成人暫停樂聲,學生都會拍打桌面。對新的活動和經歷作出回應,學生以視覺追蹤快速移動的物件,並只會在物件在他的視線範圍內著地時,才把視線集中其上。學生在同一時間以視覺檢視數件物件,意圖引發回應/交流。
A2(ii) 學生先後在身邊三個不同地點﹝例如他的前面、左邊和右邊﹞找出完全被遮蓋的物件。學生開始採取主動,例如移動身體去取回物件,並繼續把玩。學生能即時模仿熟悉的字音及模仿不熟悉的動作。學生在共同探索及協作活動中表現合作,例如當熟悉的遊戲被暫停時,學生會作出反應,例如與教師一起邊翻邊看大圖畫書中顏色鮮艷圖畫;每當教師停止翻書時,學生都會拍打圖書以期繼續進行看讀不同的圖畫。學生透過不斷嘗試,改善行為,例如學生能把物件投進容器,及倒轉容器取出其中物件,以及把所學到的行為短暫地保持在記憶中。有兩件物件在手時,學生會把這兩件物件撞擊。能以個人慣用的方式,表達自己一貫的愛惡及情意上的回應。
A3(i) 學生在短時段內維持專注,學生在三層重疊的覆蓋物下面,找回物件。學生在較長時段內,記得起已學到的反應。學生理解伸手取物及輔助取物工具之間的關係,例如學生在示範下或沒有示範下都可以把承托著心愛的圖書的一塊布拉向自己,拿取圖書。學生模仿不熟悉的聲音,但模仿得不大相似;學生亦意圖模仿不熟悉的動作,不過這些動作需要是他自己可以看見自己做出的動作。學生可以在較少的支援下,參與協作活動;學生會貫徹地作出某些表示,使一些他感到與趣的事情/現象繼續, 例如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見成人的手或面部做出有趣的動作,動作停頓時,學生會貫徹地做出某個動作﹝或輕輕觸摸那個人﹞,似乎以這些動作為啟動活動的一個步驟。學生興致勃勃地觀察自己行動帶來的結果,例如在斜面上端,放開物件,觀察物件滑下,領略放開手中物件,它會往下。學生以不斷變得複雜的方法,探索物料;學生展現更多的動作變化,以適應特定的物件,例如搖動的物件。學生開始有意圖的溝通;他會吸引注意,以及要求進行某些事情或行動,例如拉成人到電視機、手指電視機。
A3(ii) 學生正確地從三層覆蓋的其中一層下搜尋出被掩蓋的物件。學生較有系統地試用可行的方法來解決困難,例如把容器傾斜好讓其中物料倒出。學生運用形成中的常規溝通方法,即時按範例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即時模仿至少一種學生不能看到自己做出來的姿態。學生意圖啟動某件物件時,會把該物件交給成人。能在不斷延長記憶,記住已學到的反應,例如在沒有示範下記得可以使用棒子取到物件。學生知道曾經歷的事態,若重覆發生,其結果是可預料的,例如重複丟下數物件以觀看它們會著地的位置。學生主動地以較長時間去探究事物,例如以觸覺感受植物不同部分的質感。學生以動作或姿勢表示選擇,例如寧願觸摸某一種物料而不是另一種物料。
A4 學生懂得搜索(包括聆聽)視線、手觸範圍以外的物件,以示進一步建立物件恆久性的概念,例如搜索窗簾後的窗子。他們能配對大小相同的物件,例如:當教師給予學生一個小球時,能從兩個外貌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球中,找出與教師相同的一個小球。學生亦能配對球狀與方狀的物件,例如從膠球與方盒中,選取相同的膠球作配對。他們意識到物件與位置的關係,例如:疊砌物件或積木。
A5 學生有意地在物件慣常擺放的地方尋找物件,例如:於玩具角尋找玩具。他們能按指示找出大/小的物件,並能憑直觀比較大小有明顯差別的物件,例如指出籃球較乒乓球大。學生能按物件的形狀作配對,例如把物件的按形狀放入有相同凹位的玩具箱中。他們探索物件的位置,例如將物件放入容器及從容器內取出物件。
A6 學生懂得在物件非慣常擺放地方尋找物件,明白物件的恆久性,例如他們能在玩具角找到杯子。學生能分辨及直接比較大小相若的物件,例如:通過操弄和拼排,從兩個大小差別不明顯的皮球中選出較大/較小的一個。他們能熟練地操弄立體圖形,例如:取出筒形物件進行滾動遊戲。學生明白描述位置的簡單用語及符號,例如:按指示把物件放在上面/下面;裏面/外面;前面/後面等;並根據箭號向前行。
A7 學生在實際情況下比較兩件物件的高度、重量和容量,並明白有關詞彙,例如:「較重」和「較輕」、「較多」和「較少」、「較高」和「較矮」等。學生覺察到「一星期」的概念,例如:知道每星期是有假期的。學生理解三個描述物件外形的簡單詞彙,例如按三個樂器形狀的描述選出圓形的(鼓、?、鑼)、三角形的(三角)、方形的(響木)樂器。學生能依照指示的方向,把物件向前,向後,向上,向下移動。
A8 學生能按指定條件來直接比較三件物件,如長度、高度或大小,例如比較三枝鉛筆的長度時,把它們並排在一起,從而指出哪一枝是最長的。學生對「天」和「星期」有基本的理解,例如知道每天不同時段的生活流程,以及一星期有七天及其一般流程(如星期一至五上學、星期六、日放假)。他們亦能運用立體圖形砌成作品及運用平面圖形拼砌圖案。學生能描述物件間的相互位置,例如:他們能用合適的詞彙描述位置如「裏面」、「外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
A9 學生能辨識鐘面資料,例如分辨長、短針(時針及分針)。他們能認出構成簡單物件、圖畫或圖案的基本圖形,例如 : 從一幅圖案中找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等。學生明白並運用基本的方向詞彙,例如,向前,向後,向上,向下等,例如 : 能根據學校指示牌(包括符號,圖像),前往及描述操場路線。學生能辨識以「元」為單位的香港硬幣,並能閱讀10 以內以整數「元」標示的價目,且能以一個「元」的硬幣付款,即是當價目是$1, $2, $5, $10 時,能以適當的硬幣付款。
A10(i) 學生能選用自定單位量度及比較物件長度和距離。他們能說出或指出一星期內各天的名稱及一年有十二個月,明白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並能以「小時」報時。學生能根據立體圖形的基本性質分類,並說出其名稱(如柱體、球體、錐體)。學生能辨別直線和曲線,例如指出圖案中哪些線條是直線或曲線。
A10(ii) 學生能選擇合適的量度工具,用標準長度單位「厘米」量度和比較物件的長度,例如:他們比較兩本書的長度時,會選用厘米尺進行量度。學生能讀出日曆和月曆上的資料,包括「年」、「月」、「日」和「星期」;他們能利用「時」作較精確的報時(如「小時」、「半小時」、「差一些一時」和「一時多些」)。學生能辨別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及圓形。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綜合運用位置的知識,例如:前、後、左、右、上、下。學生能辨識香港硬幣(元和角),認識「元」與「毫」之間的關係,並能以2 個硬幣(元或角)組合依價目($10 或$1以內)付款;例如:以兩個2 元硬幣來繳付$4 的貨品;以一個2 角和一個5 角來繳付7 角的貨品。
A11(i) 學生能選擇合適的量度工具,用標準長度單位「米」量度和比較物件的長度,例如:能選擇米尺及以「米」為單位去量度及比較兩個書櫃的高度。學生明白及運用年、月、日、星期來表示日期,例如:能報告自己的生日或重要節日的日期。他們能以「時」和「分」報時,並以「小時」和「分」報告活動所用的時間。學生能辨別及說出立體圖形的名稱(角柱、圓柱、角錐、角錐)。學生能辨認日常生活中的「角」和「直角」,例如:說出書本上有直角。
A11(ii) 學生能選擇合適的量度工具,用標準重量單位(「克」和「公斤」)去量度和比較物件的重量,例如:能選擇浴室磅及以「公斤」為單位去量度及比較兩個書包的重量。學生辨識一天有24 小時及以「上午」、「下午」、「正午」和「午夜」報時。學生能辨認常見四邊形如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和菱形,例如:長梯、書桌、撲克牌上的階磚等;並能簡單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例如:正方形有四條等邊;長方形對邊相等。學生能運用指南針測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例如:能用指南針找出北方的方向。學生能辨識香港紙幣,並運用1000 元以內的香港貨幣組合付款。
A12(i) 學生能選擇合適的量度工具,用標準長度單位「毫米」量度和比較物件的長度,例如:能選擇毫米尺及以「毫米」為單位去量度及比較兩個郵票的長度。學生能使用時間單位 「時」、「分」、「秒」來報時及量度活動所需的時間。他們能辨認平行四邊形,例如書桌、郵票、橡皮膠等。學生能分辨垂直線和平行線。
A12(ii) 學生能使用標準長度單位「公里」比較物件的長度和物件間的距離。學生能選擇合適的量度工具,以容量單位「升」和「毫升」來量度和比較容量,例如:用「毫升」來量度湯匙的容量。學生能使用24 小時制報時,並理解24 小時制與上午、下午的關係。他們能辨認不同種類的三角形,例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他們能以數學詞彙說出不同的角,如銳角、鈍角,並能比較大小,例如:從等腰三角形中認出銳角。

 

【回上】

 

數據處理
A1(i) 學生接觸活動及經驗。學生嘗試以不穩定或轉瞬間的目光,視覺追縱移動緩慢的物件。當自己的手移動時學生的雙眼會作出反射性的反應。在安祥的狀態下他發出聲音,並對成人表示興趣。學生亦可能開始表現出稍有意識的活動及經驗。看見熟悉的成人或聽見其聲音時,他會嘗試轉望,把頭轉望該方向。學生嘗試接觸物件,例如轉頭面向認識的成人,以視覺接觸認出他們。
A1(ii) 學生開始逐漸覺察到活動及其中的學習經驗,他會留意到一件緩慢移動物件正在逐漸消失。學生亦可能有看似警覺的時刻,並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人物、事件、物件或物件的某部分,若在學生的視線下把他的手引導至某件物件時,他可能用手抓住該物件。學生對類似嬰兒發出的聲音,作出反應,並嘗試模仿,但不成功。他也會重覆臂部﹝或身體﹞動作,以維持物件的動態。學生能把目光集中在發出聲音的源頭。學生可能作出間歇性的反應。他會把幾件物件同時放進嘴裡,進行互動。
A2(i) 學生開始對人、事和物件產生興趣。在看見別人遮蓋物件後,他會揭開覆蓋物件的東西,拿取物件。學生開始可以對熟悉的人、事、物作出一致的反應。學生重複一個動作,有系統地移動雙手以引發有趣的情況/結果。學生模仿成人並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立即模仿做一個熟悉的姿勢。學生接受並加入參與共同探索活動,每當活動停頓時,學生會做出同一個明顯的動作,這個動作好像是活動其中一個「程序」,例如一起聽音樂盒的聲音時,每當成人暫停樂聲,學生都會拍打桌面。對新的活動和經歷作出回應,學生以視覺追蹤快速移動的物件,並只會在物件在他的視線範圍內著地時,才把視線集中其上。學生在同一時間以視覺檢視數件物件,意圖引發回應/交流。
A2(ii) 學生先後在身邊三個不同地點﹝例如他的前面、左邊和右邊﹞找出完全被遮蓋的物件。學生開始採取主動,例如移動身體去取回物件,並繼續把玩。學生能即時模仿熟悉的字音及模仿不熟悉的動作。學生在共同探索及協作活動中表現合作,例如當熟悉的遊戲被暫停時,學生會作出反應,例如與教師一起邊翻邊看大圖畫書中顏色鮮艷圖畫;每當教師停止翻書時,學生都會拍打圖書以期繼續進行看讀不同的圖畫。學生透過不斷嘗試,改善行為,例如學生能把物件投進容器,及倒轉容器取出其中物件,以及把所學到的行為短暫地保持在記憶中。有兩件物件在手時,學生會把這兩件物件撞擊。能以個人慣用的方式,表達自己一貫的愛惡及情意上的回應。
A3(i) 學生在短時段內維持專注,學生在三層重疊的覆蓋物下面,找回物件。學生在較長時段內,記得起已學到的反應。學生理解伸手取物及輔助取物工具之間的關係,例如學生在示範下或沒有示範下都可以把承托著心愛的圖書的一塊布拉向自己,拿取圖書。學生模仿不熟悉的聲音,但模仿得不大相似;學生亦意圖模仿不熟悉的動作,不過這些動作需要是他自己可以看見自己做出的動作。學生可以在較少的支援下,參與協作活動;學生會貫徹地作出某些表示,使一些他感到與趣的事情/現象繼續, 例如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見成人的手或面部做出有趣的動作,動作停頓時,學生會貫徹地做出某個動作﹝或輕輕觸摸那個人﹞,似乎以這些動作為啟動活動的一個步驟。學生興致勃勃地觀察自己行動帶來的結果,例如在斜面上端,放開物件,觀察物件滑下,領略放開手中物件,它會往下。學生以不斷變得複雜的方法,探索物料;學生展現更多的動作變化,以適應特定的物件,例如搖動的物件。學生開始有意圖的溝通;他會吸引注意,以及要求進行某些事情或行動,例如拉成人到電視機、手指電視機。
A3(ii) 學生正確地從三層覆蓋的其中一層下搜尋出被掩蓋的物件。學生較有系統地試用可行的方法來解決困難,例如把容器傾斜好讓其中物料倒出。學生運用形成中的常規溝通方法,即時按範例發出相似的聲音,以及即時模仿至少一種學生不能看到自己做出來的姿態。學生意圖啟動某件物件時,會把該物件交給成人。能在不斷延長記憶,記住已學到的反應,例如在沒有示範下記得可以使用棒子取到物件。學生知道曾經歷的事態,若重覆發生,其結果是可預料的,例如重複丟下數物件以觀看它們會著地的位置。學生主動地以較長時間去探究事物,例如以觸覺感受植物不同部分的質感。學生以動作或姿勢表示選擇,例如寧願觸摸某一種物料而不是另一種物料。
A4 學生能在熟悉的數學活動中意識到「因」和「果」的關係,例如︰在模擬購物活動中,知道玩具代幣是可以換到物品的。他們也預知、跟隨並加入日常生活事項發生的過程,例如下課鐘聲響後,排隊,小息。學生能察覺物件單一方面的屬性變化(包括形狀、大小、顏色),例如吹氣球時,氣球會變。通過配對完全相同物件,學生顯示已意識到「相同」的概念。
A5 學生配對外貌相近的物件,例如:把圖片與實物配對。他們能把熟悉的實物,按功能/象徵性關係作配對。例如:把雨傘與雨天圖片配對。學生能把物件作等量分組,例如把一堆糖每兩粒放入每個瓶內。他們能按既定的單一準則(如大小、形狀),從一堆物件中,找出合乎條件的物件,例如從圓杯及方杯中找出圓杯。
A6 學生能按指定條件把物件分組,例如從一堆有三種顏色的毛巾中,按顏色將毛巾分為三組。他們也能從類別相同的物件中,找出不同的一件,例如:在一堆匙羮中拿走义子。學生能依從或重複製作包含三個元素的熟悉樣式,例如重複吃小食的三個步驟,如洗手、吃小食、抹咀。
A7 學生按物件的類別,把熟悉的物件分組,例如整理桌面時,把文具、書籍、玩具分開擺放。學生按實際情況/需要,自行選定一個合適的準則,配對或選出物件,例如從不同食具中選取筷子來吃麵條。學生能在相近的物件中,自行找出準則,辨別出不同的一件,例如從五盒裝有三文治的同樣食物盒中,辨別出三文治數量特別少的食物盒。學生明白包含三個元素的排列樣式,例如在穿一條珠手鐲時,能繼續按三種顏色的彩珠排列樣式穿珠(如紅白藍紅白藍紅白藍)。
A8 學生依照兩種準則,辨別物件。例如:從一堆用過和已清潔的杯碟中,找出已清潔的杯子來盛飲料。他們在同類物件中區分出其從屬的分組,例如在擺枱吃飯時,知道從廚柜中的食具抽屜,選出匙羹或筷子。學生能夠以圖畫、記號、符號、文字或任何可行方法製作3 個項目的簡單清單。例如:點算書包內的物件並以清單形式列出。
A9 學生把一堆熟悉的不同類別實物,整理成簡單實物圖表,例如從一堆包括包含三個類別(數量均在5 以內)的實物中,將物件分成三組,以「一一對應」方式把各組的物件排列成行,以便從中選取資料。他們也能基本理解及討論實物圖表內明顯的資料,例如從包含三個類別(數量均在5以內)的實物圖表內,找出每個類別的項目數量,指出那個類別有最多的項目、那個最少。學生製作包括五個項目的程序表,例如以不同方法(包括文字、畫圖、貼圖等),製作包含五個項目的早會程序表,例如︰項目1 安靜集隊、項目2 唱校歌、項目3 校長訓話、項目4 主任報告、項目5 排隊上課室。
A10(i) 學生把一堆不同類別的實物,整理成實物圖表,例如從一堆包括五個類別(數量均在10 以內)的實物中,將物件分成五組,以「一一對應」方式把各組的物件排列成行,以便從中選取資料。他們也能理解及討論實物圖表內包含的資料,例如從包含五個類別(數量均在10 以內)的實物圖表內,找出數量最多與最少,並找多出幾多等資料。學生從日常的清單中找出資料,例如從學校的飯單中找出誰人吃A 餐。
A10(ii) 學生在表格上以圖像方法記錄數據,並比較結果,例如在簡單天氣圖表上,以貼圖方式記錄每天的天氣(陰天、晴天、雨天),一星期後簡單比較五天的記錄。學生製作多於一個項目的清單,例如一張包括需要購買的食品及其數量的購物單。
A11(i) 學生從日常的列表中取出所需的資料,例如從列表的標題,標籤,以及列和欄的數據,找出所需的資料。學生也從簡單的1:1 象形圖閱讀明顯的資料,例如在包括三個類別(每類別的項目數量是5 以內)的1:1 象形圖中,找出每個類別內的項目數量,指出那個類別有最多的項目、哪個有最少。
A11(ii) 學生能收集明顯的簡單數據資料,例如按指示,數出課室內桌子的數目,並記錄下來。學生能理解及討論1:1 象形圖,例如理解最少包括三個類別(每類別的項目數量是10 以內)的1:1 象形圖表內的明顯資料,例如︰每個類別內的數量,指出那個類別最多,哪個最少,多出多少個,少了多少個等。學生亦能以1:1 象形圖表達數據中包含的資料,例如能利用紀錄表的數據以「1個圖形代表1個單位」製作象形圖(包括題目及標籤)。
A12(i) 學生按目的進行資料搜集,並同時運用數數及符號記錄數目,例如參與資料搜集的討論,確定需要搜集的資料類別及搜集方法,然後以1111 作數數及記錄。他們能從「一格代表一個單位」的方塊圖中取得資料,例如:從題目及標籤找出主題及有關資料;知道方塊的高度代表某一數值,從中得到總數;從方塊的高度比較出那一項最多/最少;計算/數出各類別的總數;計算/數出各類別相差多少。
A12(ii) 學生能以簡單方塊圖表達數據資料,例如以「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製作簡單方塊圖,通過標題和標籤表達其他資料。學生嘗試從方塊圖中估計數據的平均值,例如憑直觀方塊圖中每類別方塊的分佈,估計類別的平均數。

 

【回上】